时间:2024-12-23
来源:科研处 作者:刘赫来
喜报 | 我校获批多项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5年度资助项目
时间:2024-12-23
来源:科研处 作者:刘赫来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公示了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5年度资助项目名单,经专家评审,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复核、理事会审定,我校有6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获批立项。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立项名单
项目负责人:李心草
歌言志,剧传情。大型多媒体合唱剧《聂耳的歌》是一部心血之作,是音乐人的薪火相传,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发表十周年之际,自觉贯彻落实的创作实践,是对人民音乐家聂耳等革命先辈最好的纪念,是对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好的诠释。合唱剧《聂耳的歌》以聂耳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生为线索,以戏剧与音乐作品相结合的舞台手段为结构,是一部为凸显合唱艺术而创作的新型舞台剧;舞台从听觉、视觉等多维度建构特定的音乐历史情境,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聂耳的非凡经历,传承聂耳的音乐文化精神,发展红色音乐文化。借红色经典,创造性、创新性地表达国音人的艺术使命和时代担当。未来,合唱剧《聂耳的歌》将在更广阔的舞台绽放耀眼光芒,继续书写不朽的音乐传奇。
《青年指挥人才培训》是基于我国指挥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需求而设立的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由李心草院长领衔,汇聚国内顶尖的指挥家和教育家,得到学校两大职业乐团的强力支持,为青年指挥们提供高层次的指挥课程、前沿的学术理念和丰富的排练体验,全面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艺术素养,旨在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杰出指挥人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并将中国音乐推向世界舞台,为全球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中国的力量和活力。
项目负责人:胡廷江
笛子协奏曲《江晖》是学校艺术实践中心副主任、作曲系教授胡廷江基于“乡愁”题材而创作的单乐章管弦乐作品。该作品立足人民大众的广泛审美,结合当代音乐语言,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交响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重庆合川的赞美,抒发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该作品由我校附中国乐学科副主任王华担任笛子独奏,于2023年首演于国音堂音乐厅,而后数次复演,广受社会欢迎和业界好评。
项目负责人:郝苗
专属于女中音的叙事转折———《错误》是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由学校声乐歌剧系郝苗副教授发起,深度融合郑愁予1954年同名诗精髓,将江南小城景致与战争年代闺中思妇深情结合,寓意深远,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作曲家李砚以单簧管和钢琴为载体,引领听众穿梭历史与现实,展现中国音乐韵味。歌曲通过叙事、象征等手法,传达诗中情感波澜,精妙映射“归人未至”的哀愁。此作品能更好的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现中国文化自信。
项目负责人:商沛雷
《弥新》是以表现敦煌文化为内容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该作品以民族管弦乐队为载体,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艺术魅力,努力将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方现当代作曲技法结合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追求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专业性与可听性并重,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该作品弘扬了敦煌文化与丝路精神,以音乐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外文化交流。
项目负责人:黎雨荷
西洋乐器《中和之美-中国民族特色小提琴作品展演》项目以“中和之美”为主题,精选汉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塔吉克族、傣族、苗族、回族、朝鲜族等各民族小提琴中国作品进行展演。以小提琴音乐为线索,通过舞台艺术的表演形式,向听众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魅力,展现各民族的音乐艺术风貌,用音乐呈现各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特点,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
近年来,中国音乐学院高度重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工作,申报质量与成功率节节攀升,体现了学校在音乐创演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开拓创新,更是学校全面推进科研管理机制改革、深化有组织科研战略的显著成效。在立项申报过程中,科研处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全面统筹组织校内科研力量,深入挖掘潜在项目,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开展政策解读与申报培训、协调校内外资源等途径,为项目团队提供精准指导与专业化服务,确保了项目申报材料的高质量与创新性。
未来,中国音乐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学术视野、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一体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工作,助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等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